“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
一曲熟悉的旋律将时光拉回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山东鲁南大地,铁道游击队挥戈于百里铁道线上,出没于万顷微山湖中,依靠群众,运用游击战术,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浴血奋战的身影仿佛映入眼帘。
《铁道小飞虎》便是一部以此为创作根基,由扬州木偶研究所于2021年创作出的一部优秀的木偶儿童剧。与脍炙人口的电影《铁道游击队》不同的是,木偶剧《铁道小飞虎》讲述了微山湖畔生活的强子、月季等一群穷苦孩子,在铁道游击队精神的鼓舞下,成立了“小小飞虎队”。扒火车、劫军火,打击日寇。短短时间,铁道小飞虎”的名声竟然震响在千里津浦线上。然而,敌人恼羞成怒,发动清乡大扫荡。危急关头,小伙伴们配合真正的游击队,伏击进犯的日伪军,最终赢得了微山湖大捷。
在全剧厚重冷峻的基调下,剧中的刘洪大队长及其代表的游击队精神是全剧的光明所在,也是小主人公强子与他的小伙伴的心中的明灯。剧作者巧妙地通过强子的口,用一曲耳熟能详的“弹起心爱的土琵琶”引出了刘洪队长和游击队,宛如一道强烈的阳光,劈开了日军笼罩住的昏暗长空。在刘洪大队长和游击队精神的影响下,剧作家笔下的四个小伙伴一路相扶相持,巧取医药箱、勇练爬火车、智劫军火车,伏击日伪军。四个事件渐次铺陈,使观众们看到了小英雄们的成长之路。小主人公们充满斗志的同时,又充满了儿童的天真和烂漫,让人忍俊不禁。可以说,剧作者很好地将英雄性与儿童性结合在了一起,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英勇的小主人公的形象。
作为一个木偶剧,最重要的是如何使用木偶去完成叙事,使剧作能够精彩地呈现在舞台上,在本剧中,我们可以不同木偶表演的形式出现在剧中,有杖头木偶、布袋木偶、文乐木偶、桌面木偶等,选择以多种木偶的组合来进行呈现,不仅是对演员的挑战,也是对主创团队的挑战,如何处理好偶于偶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偶与角色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偶与剧作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偶与舞美之间的关系……其舞台呈现的难度势必会增加。
在本剧中,令人感觉到惊叹的就是导演二度创作的巧思。木偶不仅仅只作为舞台叙事的一种工具与媒介,而是成为了戏剧文本的表现符号,用来揭示、阐述更深层次的意义。
故事起始于一个夜晚,伴随着列车的轰鸣声和爆炸声,两只悬浮的木偶手拦截住了前行的列车,暗示着帝国主义侵略者对铁路的钳制。随即,一尊巨大的日本侵略者的木偶缓缓浮现于舞台之上,以极其傲慢态度俯视着大地,尖锐的鹰眼来回的扫视,意喻着帝国主义的阴霾笼罩在千里津浦线、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
开幕的前一分钟,导演便以这样极具舞台冲击力和象征意义的巨型偶为观众展示出了这样一幅震撼的场景,这也为本剧的整体风格定下了基调。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剧作,导演却一反常规,在舞台利用具有特殊美学的木偶语汇,营造出了一个符号与意象交织融汇舞台空间,木偶的艺术魅力在本剧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
再比如本剧日军翻译官地包天这一人物,在面对中国老百姓时,往往采用大型的文乐氏木偶进行表演,表示出其作威作福的一面,但他在面对日本人小野队长时,操纵者却又立刻掏出一个迷你型木偶与其进行对话,一副奴颜婢膝的模样。导演大胆地采用这种以木偶来区分同一角色对待不同身份的人的不同态度的方式,不仅显示了地包天这一角色的两面性,还活用了木偶的符号性特征来传达创作者的态度。
本剧的意向美体现在利用不同种类和大小的木偶划分出了不同的时空,打破了一般偶剧在木偶使用上的呆板,使整个舞台充满了灵动与生机,比如剧中,强子回忆起自己父母被害的这一情景,可谓是全剧亮点和泪点之一,对木偶的运用更是可圈可点。小小的强子在父亲的怀中撒娇玩耍,导演运用了小木偶和大型木偶同台共演的方式,将父亲在强子心中的伟岸形象用木偶具象化,大小木偶的交叉运用,不但在舞台上营造出了多个意象空间,更是组合成了一幅幅具有形式美感的画面。
同时,本剧的创新之处在于利用真人演员进行舞台假定性的体现,以行走的斗篷人作为木偶的表演的重要支点,斗篷人时而成为木偶脚下所采的土地(台口),时而变换成门帘,时而手持巨大的木偶作为操纵者和表演者,时而化身成为上下翻腾的河流、这种以人为物的假定性手法运用在木偶剧中,以此化解空间多变和木偶表演形式多变的难题,更是使人和偶的关系产生了某种链接,起到了化学反应。
作为一部儿童向的红色故事,尤其是以木偶为表演媒介进行表现,实际是对创作者们的考验,即既要保持木偶剧的本体特色,又要跳出观众心中木偶传统、低幼的固化印象,使其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焕发生机,成为红色叙事的有力工具,从这个角度来看,《铁道小飞虎》在保证剧目完整性和戏剧性的前提下的大胆创新,不仅使剧目的可看性大大增加,更是使木偶的艺术性上进行了提升。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优秀剧目。
硝烟弥漫的战争早已远去,血染的土地、英雄的业绩却永存人间。“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这首传唱不衰的歌谣,时常在人们耳畔回响;我们相信,通过此剧的排演抗日英雄的精神,也将在年轻一代心中继续传承下去。